
夏季是皮炎的高發季節,特別是在七、八、九月,這與環境、日曬、濕度等都有關。夏季皮炎一般是在持續高溫、高濕度的天氣里,皮膚出汗多而未及時清洗所引起的,好發在四肢和胸背部皮膚上。人的汗液里除了水分外,還含有人體的代謝廢物,如尿素、尿酸、乳酸等。當汗液中水分蒸發后,這些物質就會滯留在皮膚上,對皮膚造成刺激,引起皮膚內毛細血管擴張和炎癥細胞聚集,導致皮膚發紅,出現紅色小疹子和皮膚瘙癢。
汗液里代謝廢物的濃度與夏季皮炎癥狀的輕重有很大關系。汗液里代謝廢物的濃度大,皮膚產生的化學性炎癥反應就強,反之就弱。人體中等量出汗時,汗液中的代謝廢物含量是最高的,此時最容易引起夏季皮炎。因此,夏季應保持皮膚的清潔、夏季皮炎主要癥狀干燥。
汗液里代謝物的濃度大小直接關系到對皮膚的刺激程度。所以夏季出汗多時要多喝水,以利于稀釋汗液里的有害成分。另外,夏季衣著要注意透氣、吸汗。皮膚要保持清潔干燥,出汗后要及時沖洗、擦干。
患了夏季皮炎一般不必用抗菌藥物,抗菌藥對單純夏季皮炎癥狀改善起不了作用,使用不當反而會誘發皮膚過敏反應。
急性夏季皮炎可采用濕敷的治療措施。濕敷通過蒸發水分,帶走皮膚上的熱量,使原本擴張的皮膚毛細血管逐漸回縮到正常狀態。濕敷可用0.9%的氯化鈉溶液、3%的硼酸溶液等。具體方法是將紗布浸透溶液后,緊貼于急性皮炎的部位,每半小時更換一次。若情況嚴重者,建議及時去皮膚病醫院就醫治療。